郑州治疗肝病医院 > 乙肝专区 > 乙肝 > 乙肝症状 >

如何及时发现早期肝癌风险?肝病医生高子敏解读

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点击数: 112直接咨询

 肝癌被称为“癌中之王”,其凶险之处在于早期症状隐匿、进展迅速。我国每年新增肝癌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,而早期发现率不足30%。为此,我们专访了著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,请他分享科学有效的早筛策略和预警信号识别方法。

一、高危人群需重点监测

高子敏医生强调,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频繁筛查肝癌,但以下几类人群必须提高警惕:慢性乙型/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、肝硬化患者、长期饮酒者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者、有肝癌家族史以及年龄超过40岁的男性。这些高风险群体应将肝癌筛查纳入年度体检计划,建立专属的健康档案动态跟踪。

二、双重防线构建早诊体系

目前国际公认的有效筛查手段包括血清甲胎蛋白(AFP)检测联合肝脏超声检查。高医生解释:“单独使用任一方法都有局限性,两者互补可提升检出率。”对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小肝癌,常规超声可能出现漏诊,此时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(MRI)能提供更精准的定位诊断。新兴的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循环肿瘤DNA碎片,有望实现超早期预警,但仍需更多临床验证。

三、身体发出的微妙警报

尽管早期肝癌缺乏特异性表现,但仍有一些蛛丝马迹值得注意:持续右上腹隐痛或胀满感;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伴食欲减退;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;下肢水肿及腹部膨隆提示腹水形成。高医生特别提醒,突然出现的牙龈出血、皮下瘀斑等凝血功能障碍症状,可能反映肝功能严重受损,需立即就医排查。

四、数字化健康管理新趋势

随着穿戴设备普及,日常活动数据也能成为健康参考指标。高医生建议利用智能手环监测静息心率变异度,研究发现该参数与肝硬化程度存在相关性。此外,通过手机APP记录饮食结构和运动习惯,有助于识别潜在致癌因素。医疗机构开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已能自动分析影像资料,提高微小病灶识别率。

五、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

预防始终优于治疗。高医生给出具体建议:严格戒酒以减少肝细胞损伤;控制腰围避免内脏脂肪堆积;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肝脏修复;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肝损害。特别要注意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,发霉坚果、玉米等必须丢弃。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可诱导解毒酶活性,降低癌变风险。

六、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

现代肝癌防治强调MDT团队作用。肝胆外科、介入科、肿瘤内科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,使早期患者获得根治机会。射频消融术对小肝癌疗效确切,五年生存率可达80%以上;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则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。高医生提醒,规范治疗的同时要保持乐观心态,心理压力管理同样影响预后。

高子敏医生最后强调:“肝癌不是突然发生的灾难,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。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‘三部曲’完全有机会被阻断。”他呼吁公众摒弃侥幸心理,主动参与规范化筛查,将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。记住,越早发现治愈希望越大,定期体检就是给自己最好的生命礼物。

豫公网安备 41010202002757号